“2021上海学前教育年会”以“面向未来、幼有善育、创新实施”为主题,专家们聚焦课程领导力、综合主题课程、游戏后的分享与交流、教师专业发展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
在胡静园长的引领下,梁溪区连元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从21场专家高屋建瓴的前瞻性报告中,选取报告《幼儿园综合主题课程的持续优化》重点学习与研讨,并充分结合本园“慧玩游戏月”的生成性课程创生之旅,开展了诊断式的园本教研系列活动。
2021年11月8日,吴春华业务副园长就《资源、游戏、成长》为主题,帮助老师们明晰了:如何在“绘本”媒介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主题创生。
晨会分享时间,老师们就本班幼儿的兴趣点和绘本择取,介绍了课程生发的路径与班级环境、游戏区角调整优化的策略,进行班本课程创生的深度审议。
年级组小教研时,老师们走进班级,现场审议,围绕教室现场探讨班级区域创设的适切性,思考如何利用好区域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释放内在的潜能。
2021年12月5日,老师们走进游戏现场,观摩班级环境,回顾精彩瞬间,从幼儿“慧玩”思维出发,把握深度学习内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基于文化的、基于儿童的、基于自然和儿童适切性的一种教研新模式。
无论是“兔美美的故事”,是“光影世界的变换交错”,是“海底世界的探险之旅”,还是“房子100层的数学研探游戏”.........在推崇课程游戏化行进的过程中,都会引起我们思考:如何追随儿童视角?如何在儿童和游戏之间找到适切性?如何以游戏为支点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如何将“慧玩”的理念自然贯穿于一日生活?......
2021年12月23日,基于黄琼教授的《幼儿园综合主题课程的持续优化》讲座,继园部共学、小组式自学、线上研讨后,老师们又围绕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开展了“诊断式”课程分享会。
基于现场四个案例分享,对问题的探究学习来优化综合主题活动的实施,老师们聚焦以下问题展开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兼顾五大领域发展目标?如何做到主题目标与核心经验的有机融合?如何在课程内容中回归孩子的需要,回应需求?如何基于孩子的反馈和表现设置驱动性问题?如何多元反思与评价,链接挑战与发现?
吴春华副园长表示:当教研与老师需求密切相关时,我们的教研才能“活”起来,正如幼儿游戏中的支持应是基于幼儿发展需要的,教研聚焦的,也应该是老师们所真切需要的。老师们在追随儿童一路创生课程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慧玩”应该是让孩子从“会玩”走向“慧玩”,老师们要思考如何从“会教”走向“慧教”?主题创生中,“持续优化”不是空洞的四个字,而是要落实在我们的教学行为的点点滴滴中。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
2022年1月13日中午,梁溪区连元实验幼儿园与无锡市商业幼儿园共同携手,开展了主题为“聚焦课程反哺,优化主题创生”的联合教研活动。互换思维,在热烈的研讨中交流、分享,共同成长。本次活动,由无锡市梁溪区连元实验幼儿园吴春华副园长主持。
胡静园长作专业引领:上海的学前教育一直是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既前瞻又扎实,“幼有善育”注重的就是内涵质量发展,落到幼儿园就是课程实施的质量。而教育活动是价值导向的活动,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存在着价值判断与选择的问题。“如何来科学评价班本主题课程实施的质量”是本次重点研讨的专题。自此,老师们将围绕“科学评价”来做沉浸式的深度教研,以帮助每个老师更好地了解儿童、支持儿童发展,提升整体专业素质,从而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贾老师的案例回顾了“慧玩游戏月”的精彩瞬间,围绕“课程实施内容、课程目标调整”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案例则以“浮雕画”为线索,链接幼儿的深度学习,让孩子们在游戏、体验、操作、尝试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艺术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评价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反馈机制,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两所幼儿园的老师们围绕两个案例,对课程内容、实施过程、活动效果等进行评价,并提出调整与优化的有效策略。
爱润童心,慧玩童年。连元实验幼儿园将持续专注幼儿园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依托园本教研,研究儿童,基于“观察”,在不断架构、实践、完善中不断吸纳新的知识点,嵌入课程的幼儿发展评价,及时反思并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跟进调整,优化主题创生,支持幼儿在“慧玩”中成长,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