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地雨靴协奏曲
“数”我慧玩游戏月

长时间的雨季后,沙池里浸满了雨水。户外沙地游戏时,孩子们纷纷套上了小雨靴准备“大干一场”,只听见...



为什么我的雨靴一个大一个小呢?
我的雨靴好小好挤呀!
雨靴太大了,水都流进去了。

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找到和自己脚一样大的雨靴呢?
老师手记
● 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因此,我们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探索欲望,并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阶梯。


小雨靴的故事
01我们的讨论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好办法

可以在鞋子上做标记呀!
用尺子量一量大小呢?
... ...


有没有办法能立马就能找到和自己脚一样大的雨靴呢?
标上自己的鞋码就行了呀!我的脚底就有。
老师手记
● 孩子们通过思维碰撞,想到了能在雨靴上做标记的好办法。因此,我们适时开展了鞋码大调查的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意义。

02鞋码大调查
孩子们回家后找来各种各样的测量物进行测量




我们在行动




老师手记
● 随着小小雨靴这一线索的深入,孩子们能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进行对脚、鞋的测量,使得他们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并助推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持续发展。

03我们在行动
第二天,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地分享、交流着自己的鞋码与带来的测量物
他们带来了毛根、筷子、铅笔、吸管、绳子... ...


老师,这是什么呀?为什么有这么多数字?
原来是赵博闻小朋友带来的测量神器,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还等什么?一起拿上工具行动起来吧!





大功告成!
现在一只又一只的小雨靴终于拥有了“姓名”,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04再遇难题
老师,这个标记沾了水不粘了!
老师,这几双小雨靴没有标记了。
为什么我拿的鞋码一样的雨靴,但是它们不一样大呢?
怎么能让小标记不脱落呢?
孩子们通过商量和讨论决定用勾线笔在小雨靴上做标记,那怎么解决鞋码一样但鞋子长度不一样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用赵博闻的测量神器呀!
如果不知道测量的对不对,可以拿给他再测一次!
老师手记
● 孩子们是有能力的实践者和探究者,他们通过测量、比较获得新经验,作为教师,我们及时放手,给予孩子充分自主以及探讨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允许他们失败、失误,鼓励他们从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寻找适宜的方法。

05再次尝试
通过第一次失败的经验,孩子们再次进行尝试,他们通过测量--检查--书写数字--两两比较--配对的方法为每一只小雨靴找到了好伙伴。


我的是29码的雨靴。
我的也是29码!
你们知道每一个号码都有多少双?
孩子们通过讨论和分享一致决定,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06大功告成!
工具架焕然一新,瞧瞧我们的成果吧!



老师手记
● 老师手记: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尝试-失败-再尝试”发现问题,寻找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能力发展和经验提升,体现持续性自发课程游戏的价值。
07游戏进行时
穿上小雨靴一起游戏吧!



老师想说

随着小小雨靴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通过寻找丈量物、测量自己脚的大小,了解自己的尺码,给雨靴测量、做标记、观察比较、配对、统计、排列,孩子们的需求逐渐得到了满足,助推了幼儿在沙池中的游戏。我们抓住幼儿的困惑,激发幼儿开展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让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感、乐趣感、成就感,真正地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有益的数学经验,这些美好的体验帮助幼儿建立“我相信我可以的”自我认知,为幼儿在沙池游戏中更专注地实践,更大胆地创造奠定基础。


编辑:关慧梅、柯羽佳
审核:吴春华
发布:陈景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