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2 13:00: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为切实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增强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丰富教师的医疗急救常识,提高教职工运用急救知识处理突发事件的急救技能。20211222日,无锡市梁溪区连元实验幼儿园特邀梁溪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杨沁、李东玫两位培训师,为我园教职工开展了以“提升急救技能,守护幼儿健康”为主题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培训活动中,杨沁老师主要围绕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气道异物梗阻等内容,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为老师们进行讲解。讲解方式贴近实际需求、通俗易懂,帮助全体教职工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杨老师现场演练,先对老师们进行了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的指导。对心肺复苏按压位置以及操作角度、操作力度及操作强度进行了重点强调,让老师们掌握了心肺复苏法的要点:排查周围环境、查看“患者”意识及呼吸、先判断再救助、立即呼救打急救电话、打开气道、胸外心脏按压等基本要领。

  接着,杨老师向老师们介绍了“急救小伙伴”——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一旦有人突然倒地,经判断确定为心脏骤停,这时候每早使用一分钟AED,其复苏的成功率就会提高10%。在心跳骤停时,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目前在很多城市的公共场所都已配备该设备。

  气道异物梗阻的最佳急救办法叫"海姆立克急救法",又名“海氏急救法”,是美国医师亨利·海姆力克1974年发明的一套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针对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杨老师又重点讲解了成人和幼儿发生气道异物梗塞时的急救方法。

老师们借助模型进行实际上场操作,杨老师一对一的进行指导讲解,帮助老师们熟悉掌握实操技能,达到“敢救和会救”的目的。

  安全与健康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实施保教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此次急救培训活动,大家深刻理解到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并掌握了科学、正确的应急救护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我园保教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以及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急救能力,切实做到为每位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https://ly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51/10255363/images/28251309.pnghttps://ly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51/10255363/images/28251308.pnghttps://ly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51/10255363/images/28251307.pnghttps://ly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51/10255363/images/28251306.png

健康在线|提升急救技能,守护幼儿健康——梁溪区连元实验幼儿园教职工急救知识培训

苏ICP备1602530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302001940号